昨晚,一條信息在華城鎮(zhèn)各個微信群炸開了鍋,也“炸”的各位家長們心神不寧:更有人表示被嚇的“不敢出去”、“不敢在華城住了”
朗朗乾坤之下,難道真的有小孩子“差點”被搶走了?事實到底是怎么樣呢?
據了解,2018年8月29日晚7點50分左右,華城鎮(zhèn)派出所接到報警電話,稱有人想要拐賣孩子,民警立刻出動,經調查發(fā)現是一起家庭糾紛,而網傳的“強搶兒童”的信息則是謠言。
為何會引起熱議?
在給華城警察叔叔高效率解決問題點贊的同時,我們也發(fā)現,許多家長對拐賣孩子這事抱有恐懼。父母出門在外務工,鄉(xiāng)鎮(zhèn)留守孩子多,看守孩子的一般是老人,缺乏安全意識;加上現在手機網絡發(fā)達,家長沉迷微信、朋友圈導致孩子意外發(fā)生的事件頻頻發(fā)生。據統計,梅州市2017年發(fā)生了九起拐賣案件,2018年上半年已經發(fā)生了三起,如何教導孩子是關鍵。
有三個方法可以借鑒:
1.即使是年齡稍大的孩子,也不可能理性判別和多面思考,他們最喜歡聽也最容易聽進去的反而是一些直觀的話,比如“有陌生人給你東西你不要拿”、“陌生人叫你跟著走,你不能跟著走”。同時可以配合講故事,讓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,哪些不該做。
2.說案例。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上的兒童被拐騙案例講給孩子聽,考考孩子他(她)是怎么想的,再幫孩子具體分析,好的想法保留下來,不對的想法順勢指出為什么不對,正確的應該怎么做。
3.模擬練習。家長可以按照案例進行模擬練習,在練習中增強孩子的直觀認識,讓他們知道遇上這樣的事可以怎么辦。需要強調的是,權威法和誘惑法是最常使用的手段,尤其要注意防范。(古邑華城)
|
|
---|---|
|
|
![]() |